一个月前,北京市教委印发了《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至此,北京、山东、海南等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均公布了各自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其中,天津公布的是《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一系列配套文件,尚未像其他3省一样公布高考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在浙江、上海完成一轮新高考周期后,第二批试点省市又将如何跟进、深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01概况:条块结合的新高考改革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主任王烽曾撰文介绍,本轮新高考改革算是一次“条块结合”的改革:
教育部主导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改革,指导全国各地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于2014年在上海、浙江两省市,重点围绕“两依据、一参考”开展综合改革试点。
“两依据、一参考”是这次改革的核心,即高校录取依据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全国统考科目成绩以及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参考。
(来源:中研网)
四省市也继续贯彻这一改革设计:
在考试科目设置上,将统一高考科目(在山东指的是夏季高考)缩减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且不分文理科;
同时,探索外语一年两考,并允许考生将其中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在成绩构成上,考生的高考总成绩改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和3门考生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计入总成绩的等级考科目也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条件成熟时,海南将增加技术学科,允许学生从7门科目中选择等级考科目)。
除以上考试科目设置、招生录取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外,四省市还在国务院和教育部一系列文件的框架下,围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等方面做出改革部署。
02对症下药:吸取浙沪经验教训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地方,上海、浙江已于2017年试点完成一个新高考周期,为高考改革在更广范围内推开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经过试点,让人们意识到,高考改革的一些设计思路存在不细致、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加以注意。
问题1:考试安排不合理
浙沪均不同程度存在将选考(等级考)提前至高二开始的现象,特别是浙江,还给考生提供每个选考科目2次考试机会,确实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但也增加了改革难度。
一是选考从高二开始,本意是为了减轻学生集中考试的负担,分散他们的考试压力,但有的学校急功近利,给学生在高一没学期开设超过8门学考科目,抢赶教学进度,严重加大学生负担,让他们提前面对高考压力,这对刚刚进入高中的大多数学生而言,还难以适应。
二是选考一年两考,造成出现高二、高三学生同时考试、同为基数、一同划等及等级赋分的情况,有悖于高校面向同一届高中生进行选拔录取的准则,也不利于低年级学生取得理想成绩。同时,过细的等级划分又调动了考生重复考试的积极性,增加了选考投机行为。
三是浙江将选考科目一年两考的时间安排在4月和10月,改变了高中的传统教学安排,迫使部分高中将一学期改为长短两学段,且常无法给校运会等常规大型活动安排时间,特别是造成志在学科竞赛的学生,为了规避10月选考和竞赛的时间冲突,被迫往前赶至4月参加选考。
浙江高考选考现场图(来源:浙江在线)
对于这些问题,浙江也在2017年底出台的《意见》中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四省市也充分吸取了经验教训:
一是将合格考时间适当后移,并与等级考相对分开,规定高中在校生首次合格考时间为高一第二学期末,其余绝大多数科目合格考放到高二下学期以后,使合格考分散在高中三年,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和高考之间提供一个缓冲余地,并避免学生偏科。
二是控制等级考科目的考试次数和考生范围,实行一年一考,每门科目的等级考,一般仅限参加当年高考的学生参加学生,且只能报考一次,成绩当年有效,以减少无意义的重复考试和选考投机行为,并尽量避免出现高二、高三学生同时考试、同为基数、一同划等及等级赋分的不合理情况。
三是将合格考时间安排在学期末,将等级考时间安排在6月进行(一般为高考统考后,天津只强调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进行),有利于保障高中正常教学秩序,保持学生学习节奏的稳定,避免出现高考备考时只有语数外老师“唱戏”、其他科目老师“看戏”的局面,同时,还可以节约考试的组织成本,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选择需要,学生可在高考报名时最后确认等级考科目。
问题2:等级赋分制不科学
新高考并未打破总分录取的既有模式,只是将考生的总成绩构成改为“语数外+3门选考(等级考)科目成绩”,但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等人撰文表示,这也对考试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国际上也很难找出成熟的先例可以借鉴。”
挑战之一就在于,要让不同的选考(等级考)科目成绩实现等值、可比、可加。
为此,浙沪设计了一套“等级分”方案,基本思路是“将卷面分按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浙江设21级、上海设11级),再转换为百分制分数计入总分,相邻等级的分差均为3分”。
这种等级分的设计确实简单直观、计算简便,易被公众接受和认可,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领衔的课题组调研认为:
原始分转换成等级分的科学性有待加强;
人们对等级分的认同度也比较低,分分计较的情况不但没有减轻,在某种程度上反而还有所加剧。
如何改进等级考科目的赋分方案?四省市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其中,北京和天津参照了浙江的“等级分”方案,均为5等21级;
山东则将浙沪的11个等级压缩至8个等级,并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的所占比例,再将等级里的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8个分数区间,让每一个等级里的每一个原始分都对应一个等级分,每个等级最多达10分。
山东等级考的等级赋分原则示意图(来源:胶东在线)
海南在新高考中准备延续自建省以来就一直在使用的标准分制度,规定考生的统一高考科目、等级考科目成绩以及高校录取总成绩均以标准分呈现。
从理论设计而言:
山东省等级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可以保证成绩转换后,考生排名顺序不发生改变,较好地提高考生成绩的区分度;
而海南所采用的标准分数制度本身就是国际通用作法,既可以大幅度提高分数区分度和选考科目的权重,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人为划分成绩而带来的不同等级分数差距加大、相同等级分数差距抹去的扭曲现象。
但这两种方案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一方面,专家认为,山东方案和海南方案都无法彻底解决学科博弈现象,依然可能会造成报考物理、化学等科目的考生会吃亏的问题。
另一方面,两个方案也各有科学性上的不足。山东方案可能会在中间某些等级内形成“杠杆效应”,即考生原始分虽然只差1分,但等级分差距却会翻番。而在对原始分数(特别是偏态分布情况下)进行强制正态化过程中,海南方案很可能在低分和高分端人为扩大或缩小分数差距,产生新的分数扭曲。有专家还指出,在选考科目上直接使用标准分是错误的,必须根据该科目考生群体在必考科目上的整体表现来校准选考科目的标准分。
对此,海南省考试局局长王贤也撰文透露,由于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群体不同,为确保标准分的转换更加科学合理,海南将根据各学科质量因素对考生成绩先行校准、等值处理后,再进行标准分转换,以确保公平公正。
新高考暴露出的测量技术问题并非局限于选考科目上,还包括外语一年两考后,每次考试该如何等值,不分文理后,高考数学该如何调整试题难度和区分度等方面。总体而言,还需各界共同研究、攻坚,提出可行性方案,供各地试点探索。
有课题组就已开展高考数学内容改革研究(来源:一读EDU编辑部制作)
问题3:选考科目不均衡
从功利的角度讲,学生及家长在选科时会存在博弈心理,在等级赋分重在相对位次,分数高低取决于一起参考考生水准的情况下,为了追求自己分数的最大化,他们主动选择相对较为容易的选考科目,造成选考科目不均衡现象。
突出表现就是物理选考萎缩问题。这非常不利于国民科学精神精神和科学素质的提高,也不能体现鼓励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考改革目的。
浙江选考物理考生占比下降(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对此,浙沪出台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如浙江省规定,当选考某科目某次考试的赋分人数少于保障数量时,以保障数量为基数,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其中,物理科目保障数量为6.5万。
这意味着,一旦浙江物理选考科目某次考试的赋分人数少于6.5万人时,就启动保障机制,以6.5万人为基数从高到低按规定比例等级赋分,以保障选考物理的考生利益。
不过,四省市并未在改革方案中引入这一保障机制。
或许,山东、海南认为自己设计的赋分制度能够避免出现选考科目不均衡现象,但与浙沪赋分制度相近的北京、天津也未借鉴选考科目保障机制,提前规避浙沪类似问题出现,则有值得商榷之处,希望这两个直辖市能认真考虑在后续配套文件中安排选考科目保障机制的必要性。
当然,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实力和高校要求进行理性选科,还需要高校一端的配合。
此前,高校按照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积极性不高,有一半多的专业并未提出选考科目要求,无形中放任了考生的选考功利倾向,乃至需要教育部出面制定统一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来鞭策、指导,如规定专业培养与某一选考科目关联度高的,应在可选科目中确定相关科目作为必选科目。
王烽认为,这就从高校一端保证了选考过程中科目与专业培养要求的匹配,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科目选考不平衡问题。
2017年在上海招生的高校专业(类)和浙江情况一样,也是以没有提出选考要求为主。(来源:上海市教委)
但也有讨论说这是高考改革的回头,在很多专业规定了必选科目之后,当下的不分文理就转变成“泛文理分科”;由当时新高考中的“完全自由组合”转变成“限定自由组合”。
当然,四省市还未按照有的专家建议的那样,进一步限定选考科目,将物理或历史作为必须按科目,规定学生必须至少选择其中一门报考。所以,目前新高考仍能给予学生比以往更多的选择权。
从教育部《指引》规定的《选考科目填报表》上,我们能看到不同专业的“可选科目”和“选考要求”有所不同,各有特点。(来源:一读EDU编辑部截图)
03四省市的创新探索
除了吸取浙沪试点经验教训外,人们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还寄托着为各地进行探索试验的希望,而四省市也在改革方案中不同程度地部署了一些试验举措,也值得我们重视。
增加听说比重,探索英语机考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此前,有的考生在6月参加英语听力考试时,会因遇到恶劣天气、临场发挥欠佳等问题而未取得理想成绩,但改革后,这些问题就有望得到缓解,有利于帮助学生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
从浙沪的改革实践经验来看,外语一年两考确实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支持。四省市改革方案也延续上述思路继续探索。
其中:
天津从2017年起,在现有高考英语听力两次考试的基础上,实行高考英语笔试两次考试,为其它科目实行两次考试积累经验,并逐步探索高考英语科目计算机化考试方式,力争实现一年多次考试。
北京则从2018届考生起,将英语听力考试与笔试分离,实行机考,一年两次考试,取听力最高成绩(满分30分)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并准备从2021年起,增加英语口语考试,安排在在英语听力考试中实行机考,并准备在2021年开始增加英语口语考试,将英语听说分值增至50分。
山东准备在条件成熟时,增加外语口语考试,采用机考形式进行,并适当增加听说部分成绩的比重。
增加听说成绩比重和引入机考都是值得关注的改革动向,其中,增加听说成绩比重对进一步推动外语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英语考试中引入机考,也符合ACT、托福等考试的改革动向,意味着我国英语考试将向国际先进潮流进一步靠拢。
学生在上机操作(来源:搜狐教育)
开展综合评价招生试点
以往,大多数高校只能依靠省招办投过去的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进行录取,是拿一个标准衡量千姿百态的考生,会导致一些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力的学生未被心仪高校录取,而且,高校招办看到的也只是冷冰冰的分数,而不是分数后面丰富、形象的考生本人。
而加入高校考核环节的综合评价招生就让一部分未能加入自主招生试点的省属高校在招生时能够“见分又见人”,打破了“一把尺子选才”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高校互相匹配,使更多学有专长的学生有机会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
在四省市中,山东自2016年起,就在一部分本科高校中,实施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次山东在改革方案中又对这一改革试点进行了完善,自2020年起就要将对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赋分也纳入综合评价招生总成绩中,变“三位一体”(3+3+高校考核)为“四位一体”(3+3+高校考核+综合评价),从而更加凸显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
北京、海南也表示,将在部分本科高校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校自主考核成绩和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学生。
其中,为维护高考主体地位,保障改革顺利过渡,原则上,北京规定高考成绩在总成绩的占比不能低于60%,而山东规定这一比例不能低于50%,海南还未在试点方案中对此进行明确规定。
实际上,浙江部分试点高校已突破高考成绩占比限制,如中国美术学院已将实践类考生参加该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的高考成绩占比降至总成绩的30%,而将学校实施的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比提升至60%。
这显然有利于高校通过自主考核选拔符合自身专业需求的学生,但在如今的诚信环境和舆论空间下,人们对涉及高校自主考核的综合评价招生还存在一些误解和不信任成分——比如之前有人误读北京试点方案,质疑高考成绩只占60%,但其实高考成绩占比60%的规定只涉及综合评价招生——需要高校和政府部门在具体实施试点的过程中保持谨慎推进的态度。
(来源:录取啦)
04 小结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认为,浙沪试点经验说明,只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准则,从实际出发做好顶层设计和组织实施,就有可能在不同地区推行并落实新高考改革的目标。
如今,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已吹响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号角,从前文分析中可以看出,四省市在借鉴、吸取沪浙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也根据各地实际设计了改革方案,在接下来的3年,他们将接受真正的考验。
对于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谈松华建议,要区别对待:
对那些存心钻改革空子、对改革方向和原则具有破坏作用的问题,要旗帜鲜明地坚决制止;
对那些程序性、策略性和科学性的,则要有一定的包容度,用专业的办法逐步研究解决。
总之,我们既要坚持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又要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一读君也将持续关注新高考话题,请大家拭目以待。
关于学业有方
学业有方,是面向高中学校和区域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的一站式高考改革解决方案,归属于平方创想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清华科技园,是一家专注教育领域、面向全球用户的数据公司。公司致力于链接全球教育数据,构建了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级数据基础设施,拥有众多数据结构完善、数据规模大、数据质量高的数据库,目前是全球领先的教育数据服务商之一。
公司旗下拥有面向高中学校和区域教育管理部门的品牌“学业有方”、面向学生和家长用户的品牌ApplySquare(申请方)、面向教育管理者及教学科研实施单位的品牌SquareStrategics(方略)以及面向教师群体和科研组织的品牌KnowledgeSquare(知拾)。同时,公司还拥有面向大学生的媒体品牌“大学声”和面向高等教育管理者的媒体品牌“一读EDU”。
我们将高等教育需求群体、院校及科研机构、学术及行业组织、政府相关部门、非营利组织、媒体及企业进行有效连接,让互联网技术与数据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并为提升教育的公平性、开放性和有效性,推动教育改革,以及配合推动国家教育战略做出贡献。
延伸阅读 必须选考物理或历史,新高考的5大难题该这样解决? 重磅!指导高考改革的国家委员会换届了 重磅!全国高校将重新确定高考选考科目要求 注意啦,高考数学可能要改成这样! 朝这3个方向努力,破解新高考的“理科萎缩”难题
References:
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http://jw.beijing.gov.cn/xxgk/zxxxgk/201808/t20180823_57895.html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方式的通知,http://jw.beijing.gov.cn/xxgk/zxxxgk/201808/t20180823_57893.html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18/3/28/art_2259_10073.html 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http://www.tjzb.gov.cn/2016/system/2016/05/13/010001155.shtml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http://www.hainan.gov.cn/hn/zwgk/zfwj/szfwj/201803/t20180327_2590681.html 于涵,韩宁,关丹丹,章建石,焦丽亚.关于改进新高考选考科目赋分方案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06):44-49. 谈松华, 《中国考试》编辑部. 高考改革:历史经验与时代使命——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J]. 中国考试, 2018(1):1-7. 王贤.以生为本 科学设计 稳步推进——海南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解读[J].中国考试,2018(05):13-19. 宋宝和, 赵雪. 问题导向, 统筹兼顾——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解读[J]. 中国考试, 2018(5). 孙志良. 育人为本确保公平科学选才——天津市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解读[J]. 中国考试,2018(5). https://mp.weixin.qq.com/s/BMuVsN8-8ihfFVbFz2Ydnw https://mp.weixin.qq.com/s/i2-0mi8rXkwd0rA_EYR5lA http://www.zjedu.gov.cn/news/151191887221347341.html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37964599&ver=1146&signature=ff6yXNO119RqyTywZ-ZofKxiYJfUQhdTfEhILQ-AJY0t4DJjOP29B9UmzipKEeTlD69XxpLgUD3dlSQ-xJ3*mfiqyIE-BxbMtbmo4Nf21eCFibC3bhE1wBJSEE-9MBwK
本期作者 方略研究院北京研究分站 陶雪婷 许路阳 一读EDU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