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说,要尽快建立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
关注一读EDU微信公众号(id:yidu_edu),第一时间接收最新专题文章!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高度,因而十分重要。去年,教育部也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4所高校要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在有关试点座谈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发表了重要讲话。而讲话全文至今尚未在网上公开发表过,今天,一读君(edu_yidu)就特意将杜部长的讲话全文分享给大家。诸位可从中看出教育部对博士研究生综合改革试点的期望。 例如,杜部长在讲话中特意强调,不能只为了增加博士生指标、扩大授权点、扩大自主权而进行试点。 注:一读EDU对文章略有编辑、调整,标题为编者所加。
(来源:unsplash网)
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就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全国各地区、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
按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进一步推进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教育部党组研究决定,选择部分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大、质量较高、改革基础好、改革意愿强的高等学校,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支持部分试点单位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着力破除制约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体制机制障碍,积累可推广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形成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机制。
刚才,四位同志介绍了学校前期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措施和经验,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听了很受启发。
下面,我就做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谈四点意见,与大家交流。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资料图(来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网站)
为何要开展综改试点?
2013年,我们确定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线:服务需求、提高质量。
这条主线非常关键,是顶层设计的核心部分,脱离了这个核心,就脱离了改革的大方向。
这几年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围绕这条主线,突破口也是围绕这条主线。
目前条件下,为什么还要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呢?
一是大势所趋
大势就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势,是国家发展的大势。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99年,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研究生教育新体制、新机制、新体系的阶段。 第二阶段从1999年到2013年,是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从2013年至今,是研究生教育进入以内涵发展为目标的新时期。
这三个阶段都是与国家发展的大趋势,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大趋势相适应的。
研究生教育不能一直是外延式发展,外延发展也会面临资源不够、人才不够的问题,也会影响质量的提高,所以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式必须转变。
教育要适应国家需求,要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适应。但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节奏相比,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节奏还要加快,要奋起直追。
我们过去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强化举措方面还不够。
真正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式转变到内涵发展上来,现在是关键期,下一步要找好突破口。
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水平是标志性的,在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同时,把博士生教育改革作为重点进行突破,是大势所趋。
二是形势所迫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和快速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
第二,国家每年花大力气引进人才,政策力度空前,对高端人才需求旺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但总体上看,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高端,博士生教育是高端的高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任务首先就要落在博士生教育上。
第三,双一流建设的需要
双一流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如果研究生教育不是一流,不管从学科的角度还是大学的角度,都不能称之为一流。
双一流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高等教育的战略规划,是内涵发展的引领性、标志性计划。
要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必须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网络图片
三是问题所在
问题包括质量、结构、需求。
在座的大部分学校研究生规模都超过本科生,很多学校有适当减少硕士生规模、增加博士生规模的建议。
目前,全国每年授予博士学位6万多人,授予硕士学位约60万人,成绩很大,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质量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社会上对博士、硕士研究生都有强烈的需求,但同时也认为质量还是不够高。
全社会一方面对我们充满期待,另一方面也看到了问题。研究生规模要适当增长,但是质量问题更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结构还不平衡
经过几年的调整,我们硕士生的结构达到了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基本平衡,接近1比1,但是博士生的结构失衡比较严重,关键是一直没有解决认识问题。
很多人认为博士研究生就是做学术研究,但实际上博士生也是分应用型和学术型的。
2016年,全国授予的博士专业学位只有5200多人,从数量上讲远远不够,这方面应该加大力度。
三是对需求的研究不够
人才培养跟社会需求衔接得不是太好,一些学校现在的招生和专业设置,对需求的研究不够。
我们总讲服务需求,但是研究需求的队伍还不多,还不强,研究成果和成果的应用都不够。
改革试点的根本目的和要求
我们改革试点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探索新形势下博士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的模式或路子。
这必须跟国家发展的大势一致,同时也是解决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形势所迫和问题所在。
要探索博士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的模式,必须加强战略性思维、系统性设计、创造性操作。
这些年来,我们在操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战略性思维和系统性设计还不够,这次试点要努力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同时要把握几个方面的核心要求。
教育部确定的14个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高校名单(来源:一读EDU编辑部制作)
第一,立德树人方向要正
去年(即2016年——编者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和准确把握立德树人和知识育人、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的辩证关系。
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提高质量的核心任务,也是内涵发展的本质要求。
第二,服务需求站位要高
服务需求首先要研究需求,研究需求也要下大功夫,提出一个大的科研攻关项目,所花的精力、所需要的知识要超过普通项目很多倍,意义也远比发表十篇甚至上百篇论文的意义更大。
从国家层面讲,除了民生需求,还有战略需求。战略需求要具体化,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有一个过程。
要鼓励我们的高校,多做需求的研究,尤其是对需求的预测。
第三,提高质量视野要宽
一是要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我国研究生的基础较好,但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我们的短板。
二是要研究提高创新能力的路径
我们很多的教育是教人怎么获得答案,只要找到答案就是胜利。
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让你从不同的路径去找答案,也就是要探索通向答案的路径和方法。
三是要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
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不能搞得太僵化,要有活的东西,不能只关注纯知识性的东西,要把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中,“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这八个字要反复讲。
没有需求,发展就没有现实的目标;没有需求,改革就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需求,评价就没有科学的标准。
质量的含义还包括结构,甚至数量也是质量的一部分。一定数量、结构合理、高水平、满足需求的,才是质量的整体。质量也不是单指个人,而是指一个群体。所以说,提高质量,视野要宽。
改革试点重点改什么?
改革试点总的来讲,就是要改掉不利于内涵发展的东西,强化有利于内涵发展的东西。
我们提出了11项重点改革任务,这里不再全面重复,但要强调几个方面。
第一,思政教育要有新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要不断地强调,这是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
关键是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从研究生教育的特点讲,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方面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二,招生评价要有新机制
招生很重要,评价也很重要,招生过程中就有评价,这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说,核心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
招生也是培养人才的一个环节,是入口环节,只有最有效地发挥招生这个环节的作用,才能为培养打好基础。
部分学校开展博士生招生的申请审核制,取得了一些经验,还要继续探索完善。
第三,课程改革要有新探索
研究生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课程不能照搬本科生,研究生关键不在于选多少课,核心是要解决学生需要什么。
每个研究生都是不一样的,研究方向不一样,学科背景也不一样,所以研究生课程不是以是否系统作为标准,博士生要搞研究,就要针对研究任务补充课程学习。
还有就是教材与时俱进的问题,越是统编教材越要注意这个问题,统编教材很多年编一次,现在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已跟不上知识发展了,针对这个问题,试点单位要高度重视。
(来源:unsplash网)
第四,科研育人要有新深化
科研育人的问题过去有两种片面的观点,经常把科研与教学对立,要么只强调教学不重视科研,要么只重视科研不重视教学。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系统育人,包括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科研育人是重要的方式之一。
教书育人和科研育人并不矛盾,但是我们要去挖掘它的作用,刚才我们讲了科学道德的重要性,科学道德就是科研育人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第五,学籍管理要有新突破
还是要尽快建立休学机制以及大家提到的分流淘汰机制。
现在博士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出口是最后一道关,但从进到出有几年时间,关键要把好培养过程的质量关。
据统计,美国许多学校博士五年毕业率不到50%。
所以,博士研究生的分流淘汰、学籍管理制度,要有所创新,才能真正起到合理分流、提高质量的作用。
第六,国际合作要有新提升
目前国际合作是我们的短板,我们培养的博士生一定要有国际视野,科研要加强国际交流。
但是派大批博士生出国的成本很高,还是应该探索建立加强国际合作的制度性机制,往制度化的方向努力,才能提高博士生国际交流的水平和能力。
第七,资源配置要有新抓手
现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很大,光靠学校这些资源肯定是不够的,除了提高投入、转变资助方式以外,还要多种方式扩大资源配置,争取社会的资源进行联合培养。
例如与产业界、企业界建立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学位可以更多地走这个路子。
有些企业为联合培养研究生提供的条件很好,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又增加了就业机会,也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
改革试点如何实施?
第一,要真干真改
改革试点不能搞形式主义。这次挑选参加试点的14所学校,大部分都是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学校。
试点要求是很高的,不能将试点看成政策洼地,而要看成改革高地,不能只为了增加博士生指标、扩大授权点、扩大自主权而进行试点。
下一步政策措施要看各试点学校如何做,真改的就给政策,不真改的就不给政策。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第二,要突出重点和特色
要请校内外的专家一起,认真研究制定试点方案,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明确目标。
部署改革试点的通知,列了11个改革试点的方面,学校不可能都做,建议每个学校选1至3个方面作为重点,进行系统思考、系统研究、系统部署。
要考虑政策方面、措施方面,国家怎么做、学校怎么做。
改革是个研究过程,也是探索深化过程,综合改革不是什么都做,越是综合越要突出重点。
第三,要明确改革的阶段性目标
目标要可操作、可检查、可推广,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大家都要看到改革的力度。
在试点过程中,不要只考虑自己学校怎么做,要考虑改革经验别人能不能用,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要考虑改革经验是否可推广,要看效果,要把改革的成果上升到政策,这就是试点的意义。
第四,要动态调整
改革试点要见成效,两年一评估,要加强过程管理,做得好的就继续试点,做得不好的就动态调整。
要以实干为主、讲求实效,只有这样,才能给师生一个交代,给战线一个交代,给研究生教育的未来一个交代。
今天跟大家探讨这些问题,提了一些要求,希望大家认真思考。
现在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时机很好,中央、部党组高度重视,改革基础很好,又是大势所趋,希望各个试点单位高度重视,理清思路,抓住机遇,勇于探索,把改革试点落到实处,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