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导言: 又一年高考结束,而无数考生正站在人生的分岔口,他们需要做出一个可能影响他们未来很长一段人生的选择:填志愿报专业。一位哈佛年轻学者以及我们推团队和外援团,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希望能对考生及家长有所帮助。 作者自述: 我是韩东燃,现为哈佛大学博士后,同时也在美国开展幼儿教育,并在两年前发表过通俗哲学作品《同化理论》。
我是1/3个科学家,高中物理竞赛保送北大化学本科,之后在美博士三年毕业(小编:跪了…),发表过两篇一作兼通讯作者的《Science》,其一被选为当期《Science》封面,现在哈佛医学院以及WyssInstitute继续从事相关研究,我在实验室所花的平均时间不会超过2小时/天(小编已经五体投地)。
我是1/3个思想家,我从研究自然为起点,发现了许多有趣的规律并将其运用于解释人与社会。在当年申请出国的自我介绍里,我的第一句开场白是“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我们自己”,现在我自认为对这个目标的完成度大概有了80%。
我还是1/3个教育家,虽然现在这么自封可能尚早,但是我对教育的思考一直贯穿始终。我关心教育本身,我关心每一个受教育者。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当今世上科学或是社会所面临的挑战,我所最终寻找到的解答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人和人的教育。 在开始这篇文章之前,我先讲个故事,这个故事要从陈章良老先生的一句“名言”——“21 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讲起。
故事的开始很简单,故事的经过是当年(包括至今)很多高考毕业生选择报考生物专业,并且生科也是当年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了。(作为跳坑群众之一,小编表示泪奔!)
故事的结局也很简单,较早期的生科学生很多出国深造,并成为了国内外知名教授;而之后更多的同学则进了生物的大坑,有的一读就是十年的博士后。
早先成名的教授哈哈大笑,手上拿着数不清的paper和源源不断送上门来的廉价而聪明的劳动力,越想越觉得21世纪的确是生物的世纪;进场较晚的同学则苦不堪言,毕竟生物研究费时费力,领域内竞争由于过量的学生培养日趋白热化,一不小心就荒废五年十年,最终收入可能还不到博士毕业平均值。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但可能真的不是生物学生的世纪。(跳坑群众继续泪奔) 现在我们要开始正题,高考结束,究竟应该报考什么本科专业呢?
如果有人断言说某某专业是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收入高,生活好,有发展前景——那我只能告诉你,这很可能是下一个深坑,因为能够预测多年之后的人并不真正多见;亦或者说,一种说法有它的道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又有其缺点。比如生物学生虽然苦,但是并不难出国,也不难找到工作(当然工资多半很低)。相比于某些刚毕业就得失业的专业,也算是有所长处了。
所以选择专业【切勿偏听偏信】 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阅历不同,起点不同,运气也不同。
有的人干自己那一行,干得好,于是天天鼓吹这一行有多好多好。
有的人干自己那一行,干得不好,于是天天咒骂自己的专业,恨不得再投胎一次死也不选此专业了。
还有的人干自己那一行,干得不好,但是死要面子,硬说自己这一行好。
出于这样的理由,我建议高考考生不要轻信一两个人的言论,尤其不要太相信极端言论,这里面往往有太多个人因素的掺杂。
那么我们需要怎么做?
八字真经【了解自己,了解行情】 每个人是不一样的,这就好比玩游戏,法师生来是法师,肉盾生来是肉盾;非要逆着来也不是不行,但是往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关于了解自己,我只能说——很难,很难,认识自己真的很难。人的能力分类可不像游戏角色的分类那么简单,可以评判一个人的维度众多,一篇文章肯定说不完。
相对来说,第二条:了解行情,我可以更多展开一下
想客观了解某一专业,有哪些维度和视角?我们需要找到比较了解行情同时又比较客观的过来人,向其讨教经验。这里面经验要包括并不局限于以下这些部分: 1、这门学科究竟是干什么的? ——这可是最重要的问题,不要以为看名字你就能了解一个专业。
很多人学了一两年才发现自己报的专业和自己心目中的东西完全不是一个东西。比如我夫人后来转系去心理系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心理系在北大居然是理科。
2、专业学习难度如何。 3、本科毕业就业情况如何。 4、申请研究生难度如何。 5、申请出国难度如何。 6、研究生阶段向其他专业转行难度如何。 7、专业方向的科研难度如何。 8、硕士毕业就业难度如何。 9、博士毕业就业难度如何。 10、从事教职难度如何。 11、深入学习这门学科之后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 不同于高中阶段的学习,本科阶段的将会比较深入地进行一门学科的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就是一个人专业分工的开始。这个分岔路岔开了,以后再变道需要的能量就比较大了。
深入学习一门学科会看到一般人见不到的精彩,但也看到更多的是枯燥、艰深、或是失望。
你可能会发现一门学科背后的奥妙,也可能会发现一门学科从根基上讲都站不稳脚跟;你可能会发现一门学科背后很多是简单枯燥的重复劳动,也可能发现一门学科对自己来说太难而不得不打退堂鼓。
要解决这个难题,为自己的今后铺一条明路,方法我已说过,再重复一遍: 第一,了解自己;第二,了解行情。
专业选择意味着什么?
或者说,专业选择多大程度影响将来?
也许,并没有多大影响……因为只要你想,永远都有改变的机会。比如转系,双学位、辅修;研究生阶段换方向等等……很多实例也证明了很多人最终从事的工作其实与当初的专业并无太大关系……
但是,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专业的选择迈出了未来职业人生的很重要一步:
且不说转系是否容易,转系通常是往更容易、更具体的学科转,比如,化学转数学的就会很少;然而,如果你适合的是数学呢?
再说双学位,如果你对本专业都应付不过来,怎么学双学位或者辅修呢?
研究生你一定就能考上吗?跨专业难度自然增加;
很多人最终从事的工作多少还是会和专业有一些关系的…… 结论:尽可能在当前就深思熟虑,如果到时候发现不合适,只要有决心,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因为大家的情况因人而异,所以我很负责任地在这里不发表任何直接的对任何学科的评判,即便是我之前用于举例的生物学,我也会告诉大家它优缺点都有。
最后只能给两点意见,哪些选择是一定不要做的:
1,尽量别选择差学校不具体的专业,比如到n流大学学生物。好学校相对来说专业的重要性没有那么大,但是如果学校不够好,专业就显得更加重要一些。
2,千万别听其他人武断的建议。自己的前途,要毁也要毁在自己的手里…(当然最好是不要毁),做选择要听从自己内心的意见,如果你暂时还没有想法,就多听听过来人的经验(不要道听途说的那种),再看看能不能做出判断吧!
我对任何学科一视同仁,并不愿意添加任何的个人偏好在里面,我觉得这份客观对于迷茫的考生而言是很有意义的。希望我的经验和思考能够尽可能帮助到后来的考生,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发现适合自己的专业道路。如果有读者感兴趣,我会在我的值乎账号【韩东燃】上语音回答读者有关专业选择的具体问题(我本人主要回答理科相关提问)大家不妨分享给周围需要的亲友。http://rrurl.cn/sjZMti ,时间是国内27号晚9点,在第一批志愿填报前几天。
除了怎么选专业,很多考分尴尬的考生面临的问题是:应该选好学校的没那么理想的专业,还是普通学校的好专业呢?
选学校,选专业,哪个更重要?
让我们来看看大家怎么说!
尹斓: 清华大学副教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海归。 她觉得学校和专业同等重要。好学校教育水平高且有强大的校友资源,但个体来说,选对感兴趣的专业才有利于后期发展。
王刚: ApplySquare(申请方)创始人兼CEO,中关村十大海归新星。清华数学与物理、经济学本科双学位,美国北卡商学院运作管理博士。 他的建议:顶尖学校,专业不太重要。好学校还可以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去尝试不同领域。选择专业时,如果并没有对一门学科有特别的热情和倾向,建议选择基础类学科,可以辐射多门学科。比如逻辑类学科里的数学,自然科学里的物理,社会科学里的经济学等。
Coco: 专业选错了,还有出坑的机会。现在教育资源借力于互联网,可以更易于获得。但本科期间养成的学习习惯,研究精神,获得优质的校友资源是一生得益。好的学校好的校友,背后是一张巨大的社交网络,可以互相借力共同进步。
小雨: 理智上说是专业更重要,这是要干一辈子的事啊,浪费青春去学下半辈子不做的事还是挺无聊的。特别是要看最终的方向跟自己的理想有多大的,如果目标是计算机学个电机也还行,目标是传媒去学物理就很无聊。但是情感上我还是会报名校。
钟嘉: 学校比专业重要。高等教育最大的意义是对思辨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其次才是专业人才的输送。一所好大学能提供的平台,是开拓眼界的重要资源。更何况创新和发展都越来越需要多学科的综合能力。我从本科园林园艺到硕士分子生物学,再到博士阶段攻读的公共卫生,个人觉得对我今后事业助力最大的恰恰是这多学科的教育背景。由此,在好的学校开拓思维,养成好的自学能力比专注于专业知识更重要。
Meng: 如果能把孩子的特长和现实的就业结合起来就最好了。我一个朋友的儿子想读音乐,他爸说:“音乐系找不到饭吃,读计算机!” 然后他去了MIT计算机系。他妈帮助儿子在计算机世界继续搞音乐,他就设计了电脑合成音乐的专注点。毕业被好莱坞最大的电影音乐公司招了去,做的又开心工资又高。另外,我爹住院时的护士居然是个如雷灌耳的商学院毕业生,还曾作做到director。她说:“管人,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开心。然后,我三十六岁的时候在我先生支持下,决定做护士,我重新上学,现在我做护士每天非常开心!“ 这个例子看来,只要你有勇气重新开始,选什么都可以!
Lily: 除非是特别好的学校,选专业。而且要选你家里人能帮你找工作的专业或者是特别好找工作的专业。家里什么领域有关系找工作能帮的上忙就填什么专业。毕竟没人希望毕业=失业啊:)
墩妈: 除非自己打定主意要学某个专业,比如外交、语言、医学等等,我觉得学校更重要。风水轮流转,现在好的专业过几年也许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而好学校的资源更多,只要自己好学,图书馆的各学科资料都可以学起,还可以自选、旁听多学科课程。只有多接触多感受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理想!更何况兴趣也是会变的啊,专业到了研究生阶段再换也来得及(比如我:)
薇薇: 我没参加过高考,因此没啥填志愿的经历。不过来美国的时候,有种说法,要留美国的话选好专业,要想毕业就回国发展,那就选好学校。
你的看法是什么?给我们留言吧!
本文部分内容转载自作者知乎,已获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