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 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从容应对

今年高考落幕,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喜报连连:高三年级整体成绩又有迅猛提升,一本和二本上线率再创历史新高。连续多年备受家长和众多教育界同仁的肯定,第四十三中学已迈入发展快速路,学校始终巩固与发展“主体性发展教育”特色,全面践行“慎微持志、融思达善”的办学理念。面对新高考改革的挑战,第四十三中学及早动手、科学统筹,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引入专家团队和大数据支持,为选课走班、生涯规划、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提供强大助力,正朝着实现“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教育目标坚定迈进。

邀请天津师范大学专家团 “把脉”课程体系与课堂建设

为迎接新高考改革,第四十三中学对课程与课堂建设坚持不懈探索:在充分尊重教师个性的基础上,已构建出不同学科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们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课堂外,学生们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前不久,学校与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达成合作,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与课堂行为文化建设进行为期三年的实践研究。如今,师大专家团已深入学校课堂教学一线,指导老师们进行新旧课标对照研究的同时,正在对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以及学科课程群(含跨学科课程)和德育课程建设提供悉心指导。

通过指导学科组推进学科课程群的建设,提升学科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骨干教师形成个性化优质课堂;通过对作课教师教学方式的研讨,推进学校“集备”校本教研的深化,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指导学校实现课程资源的系统规划与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强有力支撑作用;指导学校完成德育课程的体系构建和生涯规划指导;引领学校开展校内、校际间主题交流展示活动,让学校课程体系特色更加突出,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深化、内化;适时组织或参与全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交流,增加学校办学特色与影响……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学校还将与师大专家团围绕课程与课堂进行广泛研究和探索。

第四十三中学校长戈红表示,邀请师大专家团为学校课程与课堂建设“把脉”,正是学校充分认识新课标指导下的学科教学要求,在原有学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更为有效的学科教学方式。通过建设各学科构建有学科特色、多学科融合的课程群,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此外,学校还将发挥学科团队的核心作用,帮助教师实现个人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科领军教师并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最终以学校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实现扁平式管理,提升学校管理的领导力,彰显“主体性发展”的办学特色。

特色班品牌夯实发展方向 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成才路径

2008年创建“吉鸿昌班”, 2012年成立“顾金钟班”,2015年首届“恩来班”诞生……经过精心打造,第四十三中学特色班获得了口碑,形成了品牌,成为办学特色与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对学校特色班进行内涵和外延上的再一次提升,为学生们扩宽成才路径——将“吉鸿昌班”打造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实验班,学科教师与校内外专家学者为学生提供学科融合与拓展的人文类校本课程,并实施“基于项目学习的协作探究”和“基于人文素养培养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注重校内与校外课程的融合,开展课题研究、职业生涯体验和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文学修养、人文素养;为“顾金钟班”确立科技创新实验班发展路径,学科教师与校内外科技辅导员为学生提供学科融合与拓展的科技创新类校本课程,实施“基于项目学习的协作探究”和“基于创新素养培养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并依托高校平台、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等校外资源,让学生们参与到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去,搭建个性发展的舞台,同时为高校自主招生做足准备;学校国际部将与国家汉办携手打造“英语项目实验班”。学生们不仅能接触到由汉办外籍教师提供的国际语言校本课程,还能通过汉办国际名校直通车课程,圆梦国际一流大学。在打造学校特色班的顶层设计中,“恩来班”将成为学校众多特色班争创的最高荣誉,进一步结合“以周恩来总理为人生楷模”的育人目标,把楷模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O2O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方式 学生们拥有了“第二课堂”

新高考改革,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助力。2015年,第四十三中学全力打造“O2O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方式”,经过两年多的精雕细琢,这一交互式教学管理云平台日臻完美。

点击进入“云课堂”,学生可以“举手”回答问题,可以在“黑板”上写下答案,通过视觉、听觉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这里强调合作和互动,师生都可以使用各种移动终端来共享学习信息,通过在线交流和讨论问题等收到最佳学习效果。这种交互式的在线教学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老师们还能在整合利用各地的优质资源精心备课后,把最终的备课内容上传到“云空间”,发布给学生。学生在云平台上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网络在线考试板块可以让老师不用批改选择题,还能准确统计各种考试数据,及时捕捉和了解学生的知识缺陷,以便改进教学方法。交互式电子白板、短焦投影仪、摄像头、壁挂教学一体机、专用信息技术教室、录播教室、演播厅、电子阅览室、泛在读书区、探究实验室……一系列信息化硬件设施提升也为第四十三中学迎接新高考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社团、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挖掘自身潜能提升核心素养

走进第四十三中学,丰富多彩的校内社团、种类多样的校本课程、辐射广泛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深入、扎实地落实教育部关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文件精神的同时,真正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博约书社、情景剧社、陶艺、刀术、竹竿舞、桥牌等32个学生社团遍地开花,学校还建立起以“主体性发展教育”为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收获自主、自立、自信与自强。经过多年深耕,校园读书节已成为第四十三中学的品牌活动之一。而在学校各项活动中,人文与科学精神交融,感恩与诚信教育贯穿,学生们的核心素养能力得以彰显:在天津市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赛选拔赛中,学生们创新设计了各种主题参赛作品,还与观众精彩互动,讲解专业知识;由中国水利学会主办的“中国水知行——河边课堂”现场,学校的环保小卫士们身临三岔河口,聆听环保公开课;每年一届的科技纸质模型校园竞赛同样吸引众人目光。养老院、孤寡老人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社区居委会、公园、医院……以班级为单位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为第四十三中学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十年有余,每个班级都已建立服务队,并践行着“成员引领、全员参与、班主任服务”的管理模式。

学业发展与生涯规划培养信息化平台 整体学生生涯发展指导解决方案

新高考改革取消文理分科,新生将根据职业生涯规划选择所需学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将列入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工作范畴。面对这一挑战,第四十三中学先行先试,走在了全市前列:早在六年前学校就开设了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建立生涯教育指导中心,制订《高中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建设方案》。从2013年开始,学校先后与天津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南开区司法局等单位建立合作项目,带领学生走入大学就业指导课程,感受大学校园文化。学校还在高三成人礼、毕业典礼、家长会等场合植入职业生涯教育板块,对家长进行指导,实现家校合作。2014年8月,第四十三中学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了《中学生成长手册》。2016年,学校开发出第二本职业生涯教育校本教材——《四十三中学高中生生涯规划》,并邀请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为老师们进行生涯规划教师培训讲座。学校还积极申报立项“十三五”课题——《高中生职业规划意识缺失的原因及策略指导》进行专题研究。

前不久,第四十三中学再次加快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步伐:引入大数据领域知名公司,量身打造“第四十三中学学业发展与生涯规划培养信息化平台”,为高一新生提供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整体学生生涯发展指导解决方案:将通过“iKASC专业测评”“成长报告”“科目规划”“专业规划”“专业数据库、职业数据库和院校数据库”“ApplySquare高考分数测评与模拟志愿填报测评”等模块,为每位学生选课、选考、志愿填报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自我、规划自我、提高自我、实现自我。平台全面伴随高中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阶段,提供个性化学业和生涯规划发展指导等免费服务。记者了解到,“ApplySquare高考分数测评与模拟志愿填报测评”融合十年高考数据,使用多种统计学模型,对每个批次的志愿做到分档次智能推荐学校和专业。这一测评服务首先将于第四十三中学高二高三年级广泛展开,惠及每一位学生。

来源:每日新报(天津) 本版撰文 新报记者 刘德胜